00656.HK --

复星艺术中心五年旅程|在露台造梦,在外滩看景

发布时间:2021-12-28 作者: 来源: Nplus by Noblesse 浏览量:



如果你想纵览外滩的美景,

它会是你眺望浦江最美的露台;

如果你想在外滩历史的包围中

体会来自全球的当代艺术,

它就给你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


它承载了赵半狄温柔的熊猫雕塑,

也容纳过张鼎的大型装置现场;

它展示了美国当代摄影师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颠覆性的肖像自拍;

也通过建筑模型、设计手稿

以及大量独有影片、旅行笔记和照片

全面回顾了一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传奇人生

草间弥生、杨福东、朱利安·奥培、邱黯雄、亚历克斯·卡茨……


这个空间记录下了一个个

目前全球当代艺术史上最活跃的名字。


“辛迪·舍曼” 展览现场

©复星艺术中心


“草间弥生:爱的一切终将永恒” 展览现场

©复星艺术中心


“安藤忠雄:挑战” 展览现场

©复星艺术中心


2016年11月8日,由托马斯·赫斯维克和诺曼·福斯特事务所担纲设计的复星艺术中心正式开馆,五年内相继举办了超过30场美术馆级别的大展。


“公共性”就隐藏在复星艺术中心的各种分身中。五年前,它以艺术生产为原点,开启了自己的生命旅程。五年后,它派生出许多标签:潮流地标、文化课堂、学术据点、约会地点、旅行目的地……通过艺术的介质,与各式各样的人群发生最直接的联结。


复星艺术中心四楼天台

©复星艺术中心


在2021年底,复星艺术中心迎来了创办五周年的特殊时刻。我们趁此契机,采访了复星基金会主席及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听她聊聊这个拥有“外滩最美露台”的复星艺术中心背后的故事。


复星基金会主席及复星艺术中心主席

王津元


 N+:最开始复星艺术中心的落成,背后有着怎样的契机与愿望?五周年过去了,是否达成了最初的目标?


王津元:复星艺术中心位于外滩金融中心,致力于推广当代艺术并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其中我们着力关注公共艺术,我们从最初就想要与公众营造一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刻意打造的,而是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的。我们的愿景也是希望通过在公共艺术方面多元的研究与实践,给公众提供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从而提升社会的美育素养。


复星艺术中心这五年在积累的过程中,一边摸索一边向前。但究竟能做到多好,都是未知。真正超出预期的是BFC外滩金融中心的整体状况。这个区块是曾经的老城区,并非商业地段,经过改建,发生了整体面貌上的变化。艺术中心的建筑本身也是超过预期的。特别是观景露台,不仅拥有上海最好的江景视线,也是地标性的文化景观。其实落成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想清楚它的用处,后来越用越好。变化正是来自于公共艺术的引入。当代表三百位上海市民的数字灯亮起时,这里就拥有了不同于外滩其他天台的风景。建筑被赋予了当代艺术的含义,更多的可能性就此被发现。


复星艺术中心数字空中花园

©复星艺术中心


 N+:复星艺术中心五年来引入了非常多的热展,像草间弥生和安藤忠雄展览观众排队都超过了四个小时,不仅在小红书等平台持续曝光,也为片区带来巨大的线下流量。国际“大咖”的在华首展或最大个展,是复星艺术中心每年的持续看点吗?


王津元:我们每年都会举办这样的艺术大展。选展的标准有:兼顾艺术和公众、兼顾当代性和学术性、注重作品和观众的强互动等。我们合作的艺术家,不局限于当代艺术的小圈子中。他们的脑洞往往比较大,也愿意跨界尝试。比如草间弥生,除了广为人知的系列作品,她还和很多品牌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衍生商品。而安藤忠雄的本业是建筑师,并非传统意义的当代艺术家。但他创作了青苹果这样的装置作品,推出了“Ando Box艺术展”。


 N+:不同于其他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空间,复星艺术中心是在外滩金融商圈边上的展馆,它也更像是一个文娱综合体,既有艺术性,也有公众性。但这在输出展览上有无局限?如何突破局限?


王津元:复星艺术中心的定位是在不断发展和尝试中逐渐清晰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努力拓展艺术的边界,为艺术与建筑、音乐、时尚等各方跨界提供可能性和广阔平台。在艺术中心这个平台上,什么都可能发生,你可以在艺术中心看到全球顶尖的艺术家展览,也有机会感受一场充满乐趣的沉浸式美食戏剧体验,小朋友甚至有机会住在艺术中心、亲手搭一个帐篷在外滩最美露台看日出。所以我们在挑选展览的标准上始终坚持学术性与观众缘兼顾,这并不是设限,而是不断提升水准为公众带来更高质量的展览项目。


复星艺术中心

©复星艺术中心


 N+:您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从事媒体工作时涉足过艺术条线,同时也是藏家。对您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哪位?他又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复星艺术中心?


王津元:复星艺术中心的品味就是我个人的品味。我的爱好是比较多元的,可能谈不上最喜欢的艺术家。但香格纳画廊创始人劳伦斯·何浦林对我影响很大。他是上海首家独立的当代艺术画廊的创始人,在许多人还未听闻当代艺术的时候,他就骑一辆自行车遍访艺术家,并在波特曼酒店有了自己的空间,发掘并推介中国艺术家去国外办展。90年代,我还是一个跑文艺的记者,透过香格纳画廊,看到艺术不再是书法、风景画……而是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带来生活、社会和哲学的思考;也看到中国文化复兴的信号。


 N+:您作为前媒体人的思考和议题关注,如何在复星艺术中心这个平台延续?


王津元:就是一种延续。记者生产内容,通过各种媒介——报纸、广播、电视台,向公众发声音。复星艺术中心生产和发布内容,也是一个媒体平台,也在向大众输出自己的产品和思想。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建筑概念图

©复星艺术中心


 N+:明年4月,成都复星艺术中心也将对外开放。为什么会选址成都?在展览的选择和呈现上,这两个城市的空间会带来怎样不同的体验?


王津元:从地域位置来说,成都地处西南地区,我们期望成都复星艺术中心的辐射范围是在广阔的西南地区,上海复星艺术中心辐射的则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从消费模式来说,成都的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文化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文化艺术场所,而成都相对于上海而言更自由轻松的生活节奏也会成为艺术萌发的源泉。


对于成都复星艺术中心的展览定位,一方面我们会举办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项目巡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根据成都复星艺术中心的空间以及成都独特的城市气质来度身定制一些展览项目。除此之外,我们也将持续性扶持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特别是西南地区活跃的青年艺术家的一些前沿性的策展项目也会在这里发生。